“医生,我最近总是突然胸闷,感觉胸口像压了一块大石头,呼吸都困难。我以为是心绞痛,医院检查了一堆,结果一切正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会不会得了什么大病?”45 岁的张先生满脸焦虑地向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任忠文主任诉说着自己的不适。张先生是一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熬夜。最近几个月,他多次出现这样的症状,每次发作时,都感觉胸口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呼吸急促,甚至有一种濒死感。好几次急诊去了医院,做了冠脉 CTA、肺部 CT、心超、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却显示一切正常。张先生无奈又困惑:“明明这么难受,怎么检查都没问题?难道是我得了什么查不出来的怪病?”
惊恐发作:被误认为心脏病的 “心病”
在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任忠文主任经过仔细地问诊和分析,诊断张先生患上的不是心脏病,而是惊恐发作。
惊恐发作,又称为 “急性焦虑障碍”,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它的核心特点有:
突然发生:通常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 10 - 30 分钟。
强烈的恐惧感:患者常常感到 “快要死了” 或 “快要失控了”。
身体症状明显:如胸闷、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容易被误认为是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
通俗来讲,惊恐发作的本质是大脑的 “误报警”——明明没有真正的危险,大脑却错误地启动了 “战斗或逃跑” 反应,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症状。
惊恐发作的症状与心脏病(如心绞痛)非常相似,尤其是胸闷、胸痛和呼吸困难的感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心脏问题。再加上发作时的强烈恐惧感,患者往往会第一时间跑去急诊,结果检查却一切正常。
惊恐发作还可能包括以下表现 :
心血管症状:心跳加速、心悸;胸闷、胸痛;
呼吸系统症状:呼吸急促、窒息感;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头痛;出汗、颤抖;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腹痛;
心理症状:强烈的恐惧感;感觉与现实脱节(失真感);害怕失控或发疯。
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在半小时左右逐渐缓解。反复的发作、发作时的巨大痛苦,和多个检查没有发现异常问题,往往让患者陷入对身体的恐惧和担忧 ——“我肯定是有大的毛病没检查出来!”
惊恐发作的原因
现代人工作节奏较快,压力倍增,尤其是像张先生这样的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无形的压力累积,在某一个时刻突然爆发。
任忠文主任介绍,惊恐发作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焦虑症或惊恐发作病史的人更容易发病。
大脑化学物质失衡: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异常。
心理因素:长期压力、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可能诱发惊恐发作。
环境因素:生活中的重大变故(如失业、离婚、亲人去世)可能成为诱因。
昆明康瑞医院的综合治疗方案
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在任忠文主任的带领下,为惊恐发作患者提供综合治疗方案。
1.药物治疗:惊恐发作属于焦虑的一种,抗焦虑药或抗抑郁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焦虑和抑郁常常 “形影不离”,它们都与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失衡有关,且涉及的大脑区域和神经回路高度重叠,因此抗抑郁药在治疗惊恐发作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惊恐发作的有效方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任忠文主任作为首批中德合作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 专家组首席专家,在心理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家人和社会的共同支持,尤其是改善导致焦虑的危险因素,比如工作和家庭压力的释放、重大变故时家庭成员的陪伴、让患者倾诉情感需求等,都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3.自我调节:对患者而言,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可以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患者案例:从焦虑无助到重获新生
在任忠文主任的耐心治疗和指导下,张先生开始了规范的治疗过程。刚开始,张先生对服药有些抵触,担心会有副作用。任主任耐心地向他解释药物的作用和必要性,消除了他的顾虑。同时,任主任为张先生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张先生的症状逐渐得到缓解,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都明显降低。他学会了在感到焦虑时进行深呼吸和冥想,以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他也开始注重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工作压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如今,张先生已经基本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他感慨地说:“原来这不是心脏病,而是惊恐发作。多亏了任主任,让我摆脱了这可怕的症状,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专家提醒
惊恐发作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时间的治疗,以减少复发、恢复患者社会心理和职业功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医患之间良好的沟通和长期的随访观察。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也出现了类似惊恐发作的症状,不要过度恐慌,但也不要忽视。及时前往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就医,明确诊断,才能找到正确的治疗方法。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理健康更是本钱中的本钱,愿我们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平静的 “心”。
热点问题:本月精神病患者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