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双相情感障碍

22 岁小张的 “情绪过山车”:昆明康瑞医院任忠文主任诊疗双

精神病治疗,可享医保报销

在线咨询,点击免费通话

“每期认识一种精神疾病” 是我院昆明康瑞医院推出的系列科普宣传,旨在向公众普及精神疾病知识,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让大众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精神健康问题。

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俗称躁郁症)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绪障碍疾病,它并非普通的情绪波动,而是由于大脑功能异常导致患者情绪出现两种极端状态的交替。患者会在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之间来回切换,如同坐上了一趟情绪的 “过山车”,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

躁狂发作:情绪异常高涨,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常常会觉得自己无所不能,言语增多,语速加快,滔滔不绝,让人难以插话。并且精力充沛到几乎不需要睡眠,还容易冲动消费,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如盲目投资、冲动买车买房等,甚至可能会出现不计后果的危险举动,像飙车、酗酒闹事等。

抑郁发作:情绪则一落千丈,陷入深深的低谷,持续感到沮丧、悲观绝望,对以往感兴趣的事物完全提不起兴致,身体疲惫无力,整天卧床不起,对生活失去希望,甚至会产生轻生的念头。

image

常见误区及真相

误区①:“就是太矫情,抗压能力差,想开点就好了。”

真相: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疾病,并非性格缺陷或简单的心理问题,患者无法靠自我调节和意志力来控制情绪的剧烈波动,就像身体生病需要治疗一样,必须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误区②:“治好了就不会再犯了。”

真相:此疾病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尤其是受到春秋换季、过度压力、熬夜、自行停药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因此,患者在治疗后即使症状缓解,也应遵医嘱长期规律服药,定期复诊,做好病情监测。

误区③:“孩子只是叛逆期,过段时间自然而然就会好。”

真相:青少年时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阶段之一,但其发病症状常被家长误认为是青春期的叛逆表现而被忽视。若孩子情绪波动过于剧烈,频繁出现极端情绪变化,甚至有自残等行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增加自杀风险。

症状表现

躁狂阶段(至少持续 1 周以上)

①情绪极度亢奋,几乎不需要睡眠,精神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

②说话速度飞快,内容丰富且跳跃,让人难以跟上其思路,以至于别人很难插话。

③过度自信,自以为能力超群,盲目夸大自己的成就和才能。

④可能会做出疯狂消费、滥交、参与高风险极限运动等危险行为,完全不顾后果。

抑郁阶段(持续 2 周以上)

①整天精神萎靡,卧床不起,对周围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生活变得毫无乐趣。

②食欲受到影响,可能表现为完全没胃口,也可能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③自我评价极低,觉得自身毫无价值,对未来感到绝望。

④当反复出现自杀念头,并且对外界变得异常敏感,总觉得周围人对自己有敌意时,说明疾病程度较为严重,需及时干预。

混合发作期:躁狂和抑郁的症状可能同时出现,比如患者一边有自杀的念头,一边又精力过剩、坐立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发生自残行为,危险系数极高,需特别警惕。

image

正确诊治

鉴别诊断

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异常(常伴有手抖、突眼,甲状腺彩超可发现病理性改变)、脑肿瘤(多伴随剧烈头痛)、毒品戒断反应(需询问药物滥用史)等。

区分相似精神疾病:要与边缘型人格障碍(情绪波动从成年早期稳定存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注意力缺陷从儿童期持续存在)、精神分裂症(存在固定妄想而非情绪波动)等进行区分。

诊断工具组合

常用的有杨氏躁狂量表(YM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 - 17)、心境障碍问卷(MQQ)、32 项轻躁狂症状清单(HCL - 32)等。

必要时还会用到辅助检查,如神经影像学(如 fMRI)、脑电图(EEG)、生物标志物(血液检测)、眼动追踪等。

确诊难点:约 60% 患者曾被误诊为普通抑郁症,因此需结合家族史、详细了解病史、症状持续时间等综合判断。

核心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以情感稳定剂为主,如碳酸锂、丙戊酸钠缓释片等,用于控制躁狂症状;在缓解抑郁症状时,需谨慎联用抑郁药。药物治疗是基础,能有效稳定患者情绪,预防病情反复。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帮助患者识别自身情绪的预警信号,学会调整认知方式,改变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增强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物理治疗:如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及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等,与药物治疗联合使用,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病情较为严重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患者就诊案例

小张(化名),22 岁,大学生,因 “情绪反复波动,严重影响生活 8 个月” 来到昆明康瑞医院就诊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任忠文。

躁狂期表现:3 个月前,小张突然变得异常兴奋,连续一周每天只睡 2 - 3 个小时,却依然精力旺盛。他觉得自己特别聪明、能力超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学习任务。于是,不仅主动承担了班级里多项事务,还同时参加了好几个社团活动,并且频繁地在网上购物,购买了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课堂上频繁打断老师讲课,还总爱与同学争论不休,情绪高涨时甚至手舞足蹈。

抑郁期表现:然而过了一个月后,小张情绪急转直下,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他整天待在宿舍,不想去上课,也不愿意和同学们交流,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连以前最爱的篮球运动和电脑游戏都完全提不起劲。经常莫名地哭泣,觉得自己是个毫无价值的人,甚至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

经过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任忠文详细问诊、心理评估和相关检查后,小张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在为小张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后,小张开始接受心境稳定剂治疗,并配合心理咨询学习情绪管理技巧。经过 4 个月的治疗,小张的情绪波动得到有效控制,逐渐恢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目前病情稳定,定期到医院复诊。

image

患者和家属自救指南

给患者的建议

1.每天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情况,在就诊时提供给医生,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2.生活作息规律,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减少重大精神刺激,保持心态平和。

3.即使症状得到缓解,也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或减药,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病情。

给家属的建议

1.改变对患者的说教式语言,不要说 “别想太多”,而是给予理解和支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陪患者去看医生。

2.在患者躁狂期,要注意保管好家里的财物、车钥匙等,防止患者做出冲动的危险行为。

3.主动加入病友互助小组,与其他患者家属交流经验,获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若发现患者有自杀倾向,应立即送医,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早发现、早干预,科学对待双相情感障碍,是帮助患者走出情绪困境的关键。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和全面的支持,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能够有效控制病情,重拾健康与希望,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和社交轨道。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关爱也是患者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温暖、包容的康复环境。


上一篇:从失控到平衡:昆明康瑞医院任忠文主任带您走出双相情感障碍的阴霾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问题:本月精神病患者关注的问题.

医师团队
    宋军中医脑病科首席专家

    中医脑病科科主任

    简介:宋军,中共党员,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头晕、脑缺血、脑梗塞、帕金森、扭曲痉挛等

    何栋源神经内科主任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

    简介:何栋源,神经内科主任。擅长脑萎缩、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后遗症、帕金森、脑瘫等

    陈鸿耀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简介:陈鸿耀,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秽语抽动综合症等肌张力等

    宋慰春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市中医医院心理科主任

    简介: 宋慰春,运用心理咨询及现代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的方法开展心理成长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分析治疗

    任忠文副主任医师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精神科主任

    简介: 任忠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神经症、心理障碍、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

    郑琳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

    简介: 郑琳,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擅长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

    马玉辉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教授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导师

    简介: 马玉辉,专职从事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工作经验30余年,擅长咨询治疗更年期障碍、情绪障碍、进食障碍、人

    李向新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简介: 李向新,从事神经外科学专业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擅长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王伟民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简介: 王伟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垂体腺瘤微创手术治疗,颅脑肿瘤、脊髓病变、颅脑损

自助挂号:离健康更近一步
1、您今年多大年龄?
40岁以下     40-50岁
50-60岁      60岁以上
2、您出现以下哪些问题?
抽动症 自闭症
焦虑 精神发育迟缓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强迫症
3、您出现以上情况已经多久了?
1年以内      2-3年
3-4年         5年以上
4、之前有没有去医院做过检查?
有               没有
5、您有没有接受过相关治疗?
西药           中药
保健品        仪器理疗
6、性别:
男              
7、您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号(根据您病情免费解答,为 您制定诊疗方案)
姓名:
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