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双相情感障碍

情绪过山车后如何重启平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真实就诊故事

精神病治疗,可享医保报销

在线咨询,点击免费通话

患者案例:小李的“情绪过山车

28岁的小李是一名程序员,最近半年他的生活如同一场失控的“情绪风暴”。一个月前,他突然感到精力充沛,连续三天几乎没睡觉,脑海中不断涌现各种创意,甚至辞掉了稳定的工作,打算独自创业。他坚信自己是“天才”,对家人的劝阻不屑一顾,还疯狂刷卡购买了大量创业设备。然而,仅仅两周后,小李的情绪急转直下。他开始整日卧床,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甚至连吃饭都觉得困难。他反复自责,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家人发现异常后,立即将他送到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就诊。接诊的任忠文主任在详细了解小李的病史后,确诊他患有双相情感障碍。任主任解释:“双相情感障碍并非简单的‘抑郁+躁狂’,而是一种复杂的情绪失调疾病。患者的躁狂期可能表现为极度兴奋、冲动甚至危险行为,而抑郁期则可能陷入深度绝望,两种状态交替出现,严重影响生活功能。”

image

双相情感障碍:远比“情绪波动”更复杂

1.躁狂期:被误解的“高能状态”

躁狂期并非单纯的“开心”或“精力旺盛”,它往往伴随着危险的冲动行为。患者可能出现以下表现:

自我膨胀:过度自信,甚至做出不切实际的决定,比如倾家荡产投资。

精力过剩:连续数天不眠不休,却依然兴奋异常。

思维奔逸:语速极快,思维跳跃,别人根本无法插话。

冲动行为:疯狂购物、过度消费、飙车甚至危险性行为。

2.抑郁期:比普通抑郁更深的黑暗

双相障碍的抑郁期往往比单纯抑郁症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患者可能表现为:

极度低落: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包括曾经热爱的活动。

行动迟缓:简单的生活行为(如洗脸、吃饭)都变得异常困难。

自责与绝望:强烈的无价值感,甚至反复出现自杀念头。

3.混合发作:最危险的状态

部分患者可能在一天内同时出现躁狂和抑郁症状,比如精力旺盛的同时对生活充满绝望。这种状态极其危险,因为患者可能在冲动中做出自残或自杀行为。

image

为什么双相障碍难以被发现?

1.患者自我认知不足

躁狂期:患者可能觉得自己状态特别好,甚至比平时更聪明、更有活力,因此不会主动就医。

抑郁期:患者可能将痛苦归咎于“压力太大”或“运气不好”,而不认为自己生病了。

2.易误诊为单纯抑郁症

许多患者首次就医时处于抑郁期,医生如果没有观察到躁狂表现,可能误诊为单纯抑郁症,导致治疗方式不够全面,甚至加重病情。

3.社会偏见与误解

许多人认为情绪问题是“矫情”或“控制力差”,这让患者不敢寻求帮助,延误治疗。

如何科学治疗双相情感障碍?

1.心理治疗:重建情绪认知

任忠文主任强调,心理治疗是双相障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调整负面思维模式,减少复发。

家庭治疗:改善家庭关系,让家人学会正确支持患者。

2.药物治疗:稳定情绪的关键

情绪稳定剂:如锂盐,可有效控制躁狂和抑郁发作。

抗精神病药物:针对严重躁狂或混合发作,帮助患者恢复理性。

抗抑郁药:需谨慎使用,避免诱发躁狂。

3.生活管理:规律作息的重要性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压力管理: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缓解压力。

避免诱因:减少酒精和咖啡因摄入,避免过度刺激。

给家属的建议:如何支持患者?

1.倾听而非评判:当患者倾诉时,用共情的语言回应,比如“我能理解你现在很难受”,而不是“你就是想太多”。

2.协助就医:帮助患者预约专业医生,陪同就诊,提供客观的病情描述。

3.陪伴与监督:在躁狂期帮助患者控制冲动行为(如限制消费),在抑郁期给予温暖陪伴,防止自杀风险。

4.学习疾病知识:了解双相障碍的特点和治疗方式,避免因误解而伤害患者。

科学认知,温暖陪伴

双相情感障碍并非不可战胜的敌人,而是一种需要科学管理的慢性疾病。通过心理治疗、药物干预和生活管理的结合,患者可以逐步稳定情绪,重拾生活的掌控感。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在经历类似的情绪困扰,请记住:寻求专业帮助是勇敢的第一步。昆明康瑞医院精神心理科团队始终为您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画板 105

上一篇:情绪过山车后如何重启平衡?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真实就诊故事

下一篇:没有了

热点问题:本月精神病患者关注的问题.

医师团队
    宋军中医脑病科首席专家

    中医脑病科科主任

    简介:宋军,中共党员,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失眠、抑郁、焦虑、头晕、脑缺血、脑梗塞、帕金森、扭曲痉挛等

    何栋源神经内科主任

    国际神经修复学会成员

    简介:何栋源,神经内科主任。擅长脑萎缩、脑出血后遗症、脑梗后遗症、帕金森、脑瘫等

    陈鸿耀副主任医师

    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简介:陈鸿耀,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40余年。擅长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扭转痉挛,秽语抽动综合症等肌张力等

    宋慰春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市中医医院心理科主任

    简介: 宋慰春,运用心理咨询及现代心理治疗、心理测验的方法开展心理成长咨询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分析治疗

    任忠文副主任医师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精神科主任

    简介: 任忠文,副主任医师,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神经症、心理障碍、抑郁症及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

    郑琳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科

    简介: 郑琳,从事临床医疗工作30余年。擅长偏瘫、脑瘫、脊髓和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伤病后功能障碍的康复

    马玉辉心理咨询与治疗学教授

    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导师

    简介: 马玉辉,专职从事三甲医院心理科门诊工作经验30余年,擅长咨询治疗更年期障碍、情绪障碍、进食障碍、人

    李向新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简介: 李向新,从事神经外科学专业临床医疗工作近40年。擅长颅脑损伤、脑血管病、颅内肿瘤微创外科手术治疗

    王伟民主任医师/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简介: 王伟民,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垂体腺瘤微创手术治疗,颅脑肿瘤、脊髓病变、颅脑损

自助挂号:离健康更近一步
1、您今年多大年龄?
40岁以下     40-50岁
50-60岁      60岁以上
2、您出现以下哪些问题?
抽动症 自闭症
焦虑 精神发育迟缓
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障碍 强迫症
3、您出现以上情况已经多久了?
1年以内      2-3年
3-4年         5年以上
4、之前有没有去医院做过检查?
有               没有
5、您有没有接受过相关治疗?
西药           中药
保健品        仪器理疗
6、性别:
男              
7、您的手机号码或微信号(根据您病情免费解答,为 您制定诊疗方案)
姓名:
手机: